"皇恩深似海,臣节凛如霜"在这幅上,下联的句末加上一个语气词,怎么就变成讽刺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30 00:50:14

皇恩深似海矣,
臣节凛如霜乎?

这是南明礼部尚书钱谦益在自家门前挂的对联;
皇恩深似海,
臣节凛如霜
清兵入关以后,钱谦益却很快投降了清朝.在他门上仍然挂着这幅对联,成了效忠清朝的标志.当时的爱国志士很看不起他的为人.一天夜里有人悄悄在这幅对联上,下两联的句末各加上了一个语气词。

和钱谦益差不多的还有明末大臣洪承畴,官至高位,常以忠节自命,曾在厅堂门框上亲自撰写一联 :

皇恩深似海;
臣节重如山。

后松山一战,洪兵败被俘,屈膝降清。时人鄙之,在其自撰联后加了两个字,遂成新联:

皇恩深似海矣!
臣节重如山乎?

加上两字,即变自命为讽刺,堪称妙笔。

那个典故是讽刺明朝大臣洪承畴的,当年洪率领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在松山大败于皇太极,洪被俘后投降。但清朝严密封锁了消息,崇祯皇帝误以为洪已经慷慨殉国,遂为他举行盛大追悼会,时评“君恩似海,臣节如山”。
没想到明朝灭亡后洪老板带着清兵杀回来了,而且还积极参与了对江南反抗活动的血腥镇压。真相大白,于是有好事者论“君恩似海矣,臣节如山乎”。
类似的典故:元朝大将(汉人)张弘范英勇无敌,在广东消灭了南宋流亡政权。张某立一石碑记功,碑文曰“张弘范灭宋于此”。不知是谁给他加了个字,变成“宋张弘范灭宋于此”

皇恩深似海乎?臣节凛如霜矣